大家近年經常談論的「職人文化」,當中提到不少匠人窮一生精力鑽研同一個領域,務求達到最專業、最頂尖的水平。其實這種文化也常見於蘇格蘭的威士忌產業,不少單一純麥威士忌蒸餾廠的Malt Master一做便是大半生,把他們的生命奉獻給威士忌,一間百多年歷史的酒廠,可能就只曾經有三至四名的Malt Master。就像The Balvenie首席調酒大師David Stewart MBE,他十七歲加入酒廠做學徒,至今已渡過五十四個寒暑,超過半個世紀,完完全全體現了所謂的「匠人精神」,他也是蘇格蘭現今在同一所威士忌蒸餾廠中工作年資最長的調酒大師,趁著他早前來港出席一個國際烈酒大賽於香港舉辦的亞洲區大獎賽作評審時,我們跟他漫談多年在The Balvenie的逸事及他的威士忌釀造哲學。
自1962年加入William Grant & Sons(The Balvenie及Glenfiddich品牌的母公司),他首先接觸的並不是單一純麥威士忌,而是酒廠當時的主力產品調和威士忌,負責倉儲文職工作,他十分慶幸當時的上司是位Malt Master,因此慢慢他才有機會接受正統的威士忌訓練。David說道:「當時的調酒大師Hamish Robertson讓我到樣本室去學習聞香、品鑒不同的威士忌原酒及調配好的酒釀,他不斷給我解釋威士忌的整個釀造過程,從大麥到發酵以至蒸餾,讓我嚐試每個過程的產物,包括剛蒸餾完成的新酒。他也教導我威士忌在橡木桶中熟成的演變,不同橡木桶對威士忌風味的影響,在十年間我不斷接受各式各樣的培訓,並加入釀酒團隊成為當中的一員,在Hamish離開酒廠後,我很幸運能夠獲得提拔到他的位置,正式成為調酒大師。」
回看他漫長的威士忌生涯,見證著時代變遷、潮流的轉變,由調和威士忌轉到單一純麥威士忌的風潮。同屬Grant家族的另一品牌Glenfiddich的成功,讓他們決意繼續發展單一純麥威士忌,開始了以The Balvenie品牌裝瓶的各個酒款,由最初七十年代的八年酒款,到之後的十年,現在標準十二年、十七年等等,越來越受世界各地的威士忌迷歡迎。「其實在那個時候,我上任釀酒大師不久,市場仍是以調和威士忌為王道,而大家都在觀望單一純麥的市場反應,但Grant家族的遠見卓越,不斷投入到單一純麥產品,作為前線的開發、釀造人員,我們必需加快研發新的酒款。那時可以說是一邊學習一邊嚐試,鑽研出不同的酒款。」David回憶道。橡木桶的運用當然成為David重要的課題,因為橡木桶的熟成可為威士忌帶來差不多七成的風味不同,而當時用來熟成威士忌的酒桶只有波本酒桶及雪莉酒桶兩大類,沒有現在的多樣化,也是威士忌蒸餾廠的唯一材料。
回看他漫長的威士忌生涯,見證著時代變遷、潮流的轉變,由調和威士忌轉到單一純麥威士忌的風潮。同屬Grant家族的另一品牌Glenfiddich的成功,讓他們決意繼續發展單一純麥威士忌,開始了以The Balvenie品牌裝瓶的各個酒款,由最初七十年代的八年酒款,到之後的十年,現在標準十二年、十七年等等,越來越受世界各地的威士忌迷歡迎。「其實在那個時候,我上任釀酒大師不久,市場仍是以調和威士忌為王道,而大家都在觀望單一純麥的市場反應,但Grant家族的遠見卓越,不斷投入到單一純麥產品,作為前線的開發、釀造人員,我們必需加快研發新的酒款。那時可以說是一邊學習一邊嚐試,鑽研出不同的酒款。」David回憶道。橡木桶的運用當然成為David重要的課題,因為橡木桶的熟成可為威士忌帶來差不多七成的風味不同,而當時用來熟成威士忌的酒桶只有波本酒桶及雪莉酒桶兩大類,沒有現在的多樣化,也是威士忌蒸餾廠的唯一材料。